楊心龍,遼寧省撫順市東方德才小學學生。其父楊鎖昌從2009年5月起將其多段演講視頻陸續上傳至網絡,內容談及教育、政治、愛國等多個方面,因年紀輕輕卻口才了得而走紅網絡,被網民戲稱為“演講帝”,還曾得到鳳凰衛視、北京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
楊心龍網絡走紅
一部被稱為“天才兒童演講合輯”的視頻在百度貼吧、中新網社區等論壇廣為傳播。視頻的主人公楊心龍是一名正在上小學五年級的10歲孩子,演講的話題卻涵蓋了政治、教育、家庭等領域,引發網友熱議。 這份總長超過1個小時的演講合輯在網上引發了廣泛爭議。一部分網友認為楊心龍是“天才兒童”,在百度魔獸世界 貼吧,部分網友則戲稱楊心龍是“演講帝”。
“我的爸爸很偉大,他從我這么大開始就有很多遠大的抱負,但是至今沒有一個實現過。”在楊心龍近期發布的一段視頻中,他針對家庭的話題給父母挑刺。楊心龍分析,爸爸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將理想付諸行動,不敢向別人提出請求‘。敢于向自己的父母提出批評直言不諱,這是很少見的。“媽媽的最大缺點就是怕錢少,一旦錢少了,她的生命系統也就倒塌了。” 楊心龍自稱在6歲時就給媽媽設計了一則原創格言——不要把錢看得太過重要。
在另一份關于校園話題的演講中,楊心龍直接向校內制度“開炮”:“很多學校都流行扣分的制度,但大都是老師給學生扣、學生給學生扣,很少有學生給老師扣的。這就很不合理,有時候老師的一些做法還沒我們的好。” 通過視頻畫面看到,9歲的楊心龍演講時表情豐富、手勢不斷,思維邏輯性很強,并無死記硬背的跡象。而且最重要的是 小學生敢于指責學校敢于指責老師,這是不是以小犯上,但是我們覺得這種行為在學生的內心都存在著,只是沒有幾個敢于說出來。在博客中楊心龍說‘反對老師固然不好,但要是不反對就難以形成一種態度,表現出一種行為,而這些就是最好的教育過程,我們缺不得!’
但楊心龍父親告訴記者,他將兒子的演講視頻發布到網上,只是為了證明兒子優秀,但沒想到會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對于網絡上的質疑和負面評論,楊父表示并不在乎:“我沒想炒作,但多讀書不讓孩子說話,表達不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有什么用?” 楊鎖昌說‘我的教育模式是很專業,因為科學,我的起點就是幼兒教育,我抓得早,這一點是很關鍵的,在12年后我才看到蒙臺梭利的著作,驚訝的發現我們是那么地相似,我就是他理論的最好最早實踐者,換言之我也可以成為中國的蒙式’在接受鳳凰網采訪時楊鎖昌還是很有底氣的。
2009年——2013年楊心龍參加活動參與的節目
2009 央視《大家看法》《周末班·我建議》
2009 貴州衛視《小龍侃春晚》
2010.1 《教育縱橫》荷蘭電視臺
2010.1.20 央視《人與社會》
2010.2 央視 《人口》
2010.7 南京萬人演講“大型啟智演講會·智慧南京
2010.7 參加鄭州小食品新聞發布會
2010.8 東方衛視《東方直播室》
2011.7 央視 《大家看法》之《我是演講帝》
2011.8 參加深圳世界成功華人學院主題活動
2011.9 參加廈門商界高端論壇做主題演講《教育與財富》
2011.10 參加重慶商界高端論壇會
2011.11 參加新東方之 “ 中國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
2011.12 參加2011年·新浪教育盛典做主題演講《我的實驗有意義》并參加主題辯論
2011.12.20 央視《講述》
2011.12 參加濟南歷下區家庭教育論壇并做主題發言《閱讀改變我的靈魂》
2012.1 江西衛視《深度觀察》
2012.4.17 央視3套 《文化視點》
2012.11.25 應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助成基金會邀請到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做演講《我有一顆神奇的種子》
2013.8.23 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
楊心龍經典語錄
1:在演講中學會表達,在表達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做出選擇;
2:在我的眼里面,爸爸是個不喝酒不吸煙的文明的駕駛員,他沒有被開過罰單。這得益于我們兩個人的默契,要不是我的車適合他,要不是他的技術嫻熟,我們之間不可能平穩的完成一次次的任務……
3:榮譽是極為普遍的能夠勾走人靈魂的圣物,我們沒有擺脫他的心理也沒有靠近他的想法——
4:我們的演講技巧需要在真正的臺上磨練,我們的膽量不是喝藥就能有的!
5:說什么比怎么說重要!內容比形式重要!內容更會設計形式!
6:我們為什么要隱藏?明知道行為的錯誤會使自己“惹禍上身”,明知自己的態度來回交換會被發現,明知道自己的變化不外漏心里不舒服,為何還要這樣做呢?我想原因并不是明確的-----
7:閱讀改變了我的靈魂
在小學生當中能有楊心龍這樣膽大的孩子實屬少見,他可已把自己看作大人,而爸爸楊鎖昌更樂于給他這樣的機會,任其評價。無論對與錯爸爸總是一笑了之,這也無形之中鍛煉了孩子的膽量——楊心龍在評論他的爸爸的文章中寫到:
“我的爸爸很偉大,他從我這么大開始就有很多遠大的抱負,但是至今沒有一個實現過。”在楊心龍近期發布的一段視頻中,他針對家庭的話題給父母挑刺。
楊心龍分析,爸爸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將理想付諸行動。“我給他講過很多激勵人生的故事,并且用心理學的方法教他,但是最終沒有什么作用。”
“媽媽的最大缺點就是怕錢少,一旦錢少了她的生命也就倒塌了。”楊心龍自稱在6歲時就給媽媽設計了一則原創格言——不要把錢看得太過重要。
在另一份關于校園話題的演講中,楊心龍直接向校內制度“開炮”:“很多學校都流行扣分的制度,但大都是老師給學生扣、學生給學生扣,很少有學生給老師扣的。這就很不合理,有的時候老師一些做法還沒我們的好。”
楊心龍認為:“現在的學校越來越不重視孩子的個性成長和內心需求,經常打擊我們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再剛強的孩子也怕這個,都說我們孩子的嘴是把刀子,實際上老師的嘴巴才是刀子,冷森森的,令人毛骨悚然。我不愿意公開和老師對抗,那樣并無多大作用。一個女生從三年級開始就受到家長的影響敢于公開面對面頂撞老師,可結果怎樣,班主任任課老師輪番打擊她,她不但從學習好的學生隊伍里敗下陣來,而且心里還有了問題,原有的個性沒有被發揚,連最基本的學習也給拉下來,有什么好處呢?我不可能選擇這條路。老師和教育不是我們孩子能改變得了的。我們不要魯莽要冷靜要等待要長成。”
楊心龍辦的教育主題報《群星報》,他自己任編輯主要撰稿人就像馬克思當年辦的《萊因報》一樣,而且還寫了首刊的序言——報引
超長兒童教育報報刊前言
這份報紙是寫給所有兒童的報紙,如果你喜歡,如果你需要,可以隨時發表意見。
我們寫這份報紙的原因,以及內容都是大家所關心的,我們可能會不屑一顧,小孩子的東西嗎?不看。是呀,孩子終是沒有吸引力,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們還需要你們的幫助呢,如果我們還能夠影響你呢——
事實上,孩子們連起來辦報,不是突發奇想,而是迫不及待,我們的表達能力一流,沒有平臺,我們的想法新奇,沒有一個人去做延伸,我們可能接受了各式的教育,但有些是格式化的,有些是我們不情愿的,更有些是被逼迫的,這是事實。有很多人沒有觀察到,或根本不問,我們快樂嗎?我們有天大的本領,卻要受小小情緒的控制,我們有控制世界的能力,誰又肯把講話的機會給我們?可笑的問題又出現了,我們又能講些什么?
最近發布的一期視頻中,楊心龍談及家庭時說:“我的爸爸很偉大,他從我這么大開始就有很多遠大的抱負,但是至今沒有一個實現過。” 并分析,爸爸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將理想付諸行動。“就像《誰偷了我的奶酪》里面的小老鼠,始終不敢將理想付諸行動。” “我聽說奧巴馬總統馬上就要抵達我們上海,并且也是首次訪華,這個消息可以說是讓我興奮、讓我震動、讓我驚訝,因為奧巴馬上臺后我就在一直的關注著他,他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才華再吸引著我……”在關于奧巴馬訪華的題材的演講中,楊心龍更是提出了諸多疑問:“像奧巴馬這樣的一個優秀的黑人總統,為什么能讓高貴的白人低下頭顱?他來到中國,又有著怎樣的目的呢?”
聽到這段類似外交辭令般的演講,誰也不會相信出自一個9歲的孩子之口。從視頻來看,9歲的楊心龍演講時表情豐富,手勢不斷,并無死記硬背的跡象,思維邏輯性"強烈"。